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欢迎来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召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座谈会


       6月12日中午,环境学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座谈会在钱盘生楼举行。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龚跃,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萍,副院长潘丙才、谷成,学院教师代表和辅导员、学生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媛主持。围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主题,师生们就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教师角色的认知、学生角色的认知以及师生关系的探索与改进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周媛介绍了环境学院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认知与探索。她谈到,学院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导学体系,在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学术科创、综合素质四个维度中,师生间充分交流、深入沟通,教学学工联动的制度安排以及“微青环”新媒体课堂也发挥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13级本科生李若琦从学生视角谈了她对师生关系的认知,她谈到,导师在学业和科研上给予自己很多的引领和帮助,并将新型师生关系理解为亦师亦友。

       学院教师代表谈了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对教师角色的思考。潘丙才谈到,新的时代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定义,但成为“朋友”应当是师生之间的永恒定位,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勇于质疑、大胆迈步,师生间更要建立平等沟通的渠道。谷成谈到,学院会通过更完善的制度安排,尽量满足同学们和老师们交流的愿望,通过常态化的做法增进师生交流的频率,建立更深入而持久的师生关系。袁增伟谈到,培养学生是教师角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求同存异人格独立、价值趋同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上。辅导员郭天秀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谈了她眼中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建议学生们可以更主动地和老师们进行交流。



       来自环境学院和大地学实验班的三位学生代表谈了新型师生关系中对学生角色的思考。环境学院2014级本科生孙晔洋谈到,导师不仅是自己学业上的领路人,更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导师,师生关系应当是双向的、互动的。2015级环境学院本科生李彤由一封给陈骏校长的信说开去,她尝试着以这种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并倡议全校师生维护校园绿化、关注德育,她认为教师在课堂内外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为表率,给予了她德育上的示范和成长中的激励。邓力刚来自大地学实验班,他介绍了与四个专业老师交流的收获与感受,南大的导师制给予了他接触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导师们更成为了他成长中的领路人。

       在交流环节中,2016级和2015级本科生代表方敏睿、束秋子做了课堂教学反馈、教师会客厅(Office Hour)项目汇报,这也是学院在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常态化项目。此外,师生们还围绕如何寻找师生交流的话题、师生间喜爱的交流方式、导师在学业中作用的发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新型师生关系的改进道路和方法。围绕“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学院还开展了问卷调查,近80%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是任课教师或导师,最喜爱与导师互动的活动是创新计划项目指导、班会和文体活动。


       刘建萍在讲话中谈到,学院十分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希望通过继续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和发展,促进学生和老师的深度交流,以此实现教学相长和工作学习的双赢。龚跃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建设,新型师生关系更是在新的形势下提升“软环境”建设的有力抓手。就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他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课堂交流,二是建设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与载体,三是教师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方式与之进行深度交流,为学生注入成长中的正能量,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2009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Copyright ? 2009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Nanjing University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