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面向21世纪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对环境学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作了系统阐述(参见《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高等学校中一批教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随后又在国家教委、原环保总局、各部委环保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在若干文、理、工、农、医等类高校中建立了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多年来这些专业培养了大量环境专业人才,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科学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专业受其各自传统“母”学科的制约较重,普遍存在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的问题,难以在培养规格设定和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而综合性正是环境科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源头是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采取的社会、经济、技术手段几乎涉及了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多数方面和众多层次,没有综合就没有环境科学。
在原国家教委的领导下,1987年和1998年两次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最终在1998年形成了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和环境规划管理等方向的环境科学专业。1999年本项研究在对部属11所重点高校环境科学类本科生专业设置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原属理科性质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向工科“延伸”,或增设“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另外也发现通过理工人文社科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环境科学复合型人才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纳。近年来,虽然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有所增加,但是“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的教材建设仍然滞后,课程体系较为零散。这一方面表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还远未根除,有待更为深入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其学科体系还不够成熟,用以指导环境科学建设和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理论基础尚未建立。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自1990年成立伊始就十分关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建设,期望出版一本系统阐述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并将之定名为《环境学》,环境学课程也同步确定为环境科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十年来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其后于1995年成立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组始终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尤其重视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体系及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组织和支持专业基础课“环境学”教材的编写,特别是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作为全国第一本具有创新体系的《环境学》(左玉辉著)已于2002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长期从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学》是作者历时十余年的一本力作,曾先后入选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国家级出版计划,2002年再次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
在1984年由原来的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主体成立了环境科学系,环境微生物学从生物系微生物方向分离出来,该课程即作为环境科学系专业核心课程,由马文漪老师讲课,面向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开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3年以后,由马文漪老师和杨柳燕老师轮流授课。1999年环境学院成立以后,共有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工程四个专业(方向),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2002年起,经过课程调整,该课程成为环境学院全院的专业核心课,对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由杨柳燕老师和肖琳老师等轮流授课,杨柳燕老师和蒋丽娟老师担任实验指导老师 。
在本课程的开设中,先后编写出版2本教材和1本实验教材。该课程在开设之初,选用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微生物学》和王家玲先生的《环境微生物学》两本教材进行授课,1998年,为了适应环境微生物学面向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背景学生的授课需要,马文漪、杨柳燕编写的《环境微生物工程》于1998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使用至今,仍然受到好评。 2002年,杨柳燕、肖琳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扩充了大量近年来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编写的《环境微生物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又在南京大学“985工程”一期的资助下,编写并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配套的实验教材,同时,对于基础微生物学部分采用“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Prentice Hall,1999)为参考教材。2007年《环境微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该课程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配套实验教学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梯队。形成本校具有特色的课程结构、知识点和授课系统。经过数年的实践教学和改进,该课程新的框架基本成熟,已经编撰出版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环境微生物技术》教材及配套的实验教材《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
版权所有?2009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Copyright ? 2009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Nanjing Universityall Rights Reserved